P

ART INFORMATION

世纪大采风
  • 20 2025-06

    对称书法家——谢汝......

    谢汝练,他既是广东铂立好集团有限公司的掌舵者,以企业家的战略眼光与创新魄力,带领企业深耕行业领域,推动铂立好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树立起行业标杆;同时......

  • 20 2025-06

    书法名家——郑和新......

    郑和新,号东白山人,1960年生。中共党员,从事书法工作40年,2021年光荣退休。

  • 18 2024-07

    冯汉江与万鸭鸣春秋......

    冯汉江,1954 年生于武汉,祖籍汉川。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高研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监利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美术部主任。创办荆南书画学......

  • 11 2023-12
  • 18 2023-10

    让艺术走向公共空间

    “亚洲花卉主题园”种子广场松塔造型公共艺术作品。

  • 24 2023-02

    以新时代艺术家精神......

    人民美术出版社日前举办“艺术家精神”优秀艺术家作品展暨主题座谈会。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

  • 05 2023-01

    著名艺术家谢稚柳、......

    由上海中国画院主办的“壮心高华——谢稚柳、陈佩秋学术艺术大展”正在程十发美术馆举行。展览分为“少时弄笔”“池沼江海”“宣和新裁”“壮心不已”“截玉高华”5个部分......

  • 19 2022-12

    “旅美乡亲马承宽博......

    佛山市侨务局局长顾楠在展览揭幕式上表示,希望出席活动的各位乡亲朋友一起,在此次展览中砥砺赤子侨心、桑梓情怀,积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

李苦禅松鹰图OR崖鹰图 真假你可知
来源: | 作者:互联网 | 发布时间: 4131天前 | 363 次浏览 | 分享到:
李苦禅(1899~1983),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李英杰,改名英,字励公。山东高唐人。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曾任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擅画花鸟和鹰,晚年常作巨幅通屏,代表作品:《盛荷》、《群鹰图》、《松鹰图》、《兰竹》、《晴雪图》、《水禽图》。1978年出版《李苦禅画辑》。

 

图一 

 

 

图二 

 

李苦禅(1899~1983),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李英杰,改名英,字励公。山东高唐人。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曾任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擅画花鸟和鹰,晚年常作巨幅通屏,代表作品:《盛荷》、《群鹰图》、《松鹰图》、《兰竹》、《晴雪图》、《水禽图》。1978年出版《李苦禅画辑》。

 

1930至1933年,应林风眠之聘,赴杭州艺专任国画教授(现中国美术学院)。1946年,被徐悲鸿院长聘为北平国立艺专国画教授,并被推选为首届“中国美术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同年,为庆祝抗战胜利一周年,参加了在北平中山公园中山堂举办的中国百名书画家书画大展。当时与蒋雨浓、王青芳、白铎斋并称为 “京中四怪”。为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中国画研究院之筹备机构)作画二百余幅。1979年,为人民大会堂作巨幅《松鹰》和巨幅《盛夏图》(与儿子李燕合作)。1980年,为人民大会堂西藏厅作巨幅《墨竹图》、墨竹《劲节图》。应邀任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中国花鸟画》、《苦禅画鹰》和《苦禅写意》三部科教影片的拍摄。12月6日,应邀赴香港举办“李苦禅、李燕父子书画展”,并在港讲学。1981年,被选为中国画研究院委员。完成巨幅国画《盛夏图》。参加教学片《苦禅写意》的拍摄。到漓江写生作画。1983年 6月8日,应邀为日本长崎孔庙书写仪门对联:“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6月11日凌晨,因心脏病突发逝世。

 

李苦禅的书法与画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推崇“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李苦禅认为,中国写意画是写出来的,融“结果美”与“手段美”于一体,融“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于一体的变革。而书法与绘画相结合恰是这一变革的契机与关键。李苦禅说:“不懂书法艺术,不练书法,就不懂大写意和写意美学”。因而李苦禅在中国书法艺术之“画家字”方面独树一帜。李苦禅在数十年觅碑访帖之中自成朴雅、浑厚、风神、婉转的行草艺术。

 

李苦禅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技法,在花鸟大写意绘画方面有特色。有豪放,气势磅礴,形象鲜明的风格,树立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风范。李苦禅画花鸟,有一定写实的成分,不是对自然物象客观的描摹,是凝练后创造。随意中蕴含着朴拙之气,自然含蓄中蕴含阳刚之气。李苦禅的画幅越大越能自由挥洒。李苦禅晚年的作品达到了“笔简意繁”的艺术境界。

 

图一、图二分别署名为李苦禅的《松鹰图》和《崖鹰图》。图一落的是穷款,图二除了名款外,还多了一个上款,两幅图的画鹰笔墨手法,造型姿态,乍一看都比较接近,方形眼眶,斧形的利嘴。图一的鹰盘踞在松树上,向下俯视,图二的鹰,立在山崖之上,眼睛往高处仰视,李苦禅画鹰多为“静态”的鹰,多为蹲视姿态,蓄势待发。

 

图一、图二通过我们的甄别和对比分析,两幅画水平高低渐渐浮出水面,图一画鹰的点线面行笔速度较快,看似大刀阔斧,表面潇洒,痛快淋漓,实质是大意和荒率,笔墨带着年轻人明显的火气,遗形失神,失去了立体结构刻画的细腻和表达物象的内涵。然而,图二画鹰的线条老练和稳重,如锥画沙,如万岁枯藤,出神入化的线条表现得惟妙惟肖。

 

另外,图一的鹰爪明显比图二的鹰爪显得苍白,没有结构虚实的变化,没有骨骼肌腱的刻画。还有,图一的鹰没有图二的鹰在刻画中用水用墨漫涣程度的丰富多彩和韵味十足。其他方面,落款的书法,图一达不到李苦禅的个性签名的形态魅力和书法功力。关键的还在于图一的松鹰俯视的神态似乎在暗示鹰在寻找食物或猎物;然而图二崖鹰的仰视却深刻体现了画家欲通过拟人化的手段,表达一种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远大抱负。

 

综上所述,图二的笔墨水平以及意境均比图一技高一筹,所以,图一是假,图二是真。

 

(作者系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