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汉江,1954 年生于武汉,祖籍汉川。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高研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监利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美术部主任。创办荆南书画学......
“亚洲花卉主题园”种子广场松塔造型公共艺术作品。
人民美术出版社日前举办“艺术家精神”优秀艺术家作品展暨主题座谈会。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
由上海中国画院主办的“壮心高华——谢稚柳、陈佩秋学术艺术大展”正在程十发美术馆举行。展览分为“少时弄笔”“池沼江海”“宣和新裁”“壮心不已”“截玉高华”5个部分......
佛山市侨务局局长顾楠在展览揭幕式上表示,希望出席活动的各位乡亲朋友一起,在此次展览中砥砺赤子侨心、桑梓情怀,积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
2022年已临近尾声,本月底杭州拍卖季将正式拉开序幕,浙江佳宝2022秋拍也将于12月29日盛大启幕。本次秋拍在佳宝征集团队的努力之下,寻访全国各地藏家及国营文......
王京盙(1922—1996) 字劲父,号澄翁,又号铁翁,别署守正楼主、宝敦楼丁、力学斋主、慈湖外史。原籍浙江镇海,生于杭州。当代海派书法篆刻家、收藏家。曾任中国......
冯汉江与万鸭鸣春秋:一位艺术家的水墨情缘
冯汉江,1954 年生于武汉,祖籍汉川。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高研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监利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美术部主任。创办荆南书画学院,任常务副院长。创办长江大学美术系,任系主任、教授。调任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教授,湖州市美术家协会第四、五届主席,吴昌硕研究会会长,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第六、七届理事。聘任湖北省国画院专业画家;长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荣宝斋画院画家,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访问学者。在教学上:曾获长江大学科研先进;湖州师范学院首届“陆增墉教师奖”和“十佳育人模范”;“浙江省高校育人模范”。在艺术创作上:曾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第九、十届全国版画展优秀创作奖、铜奖;“鲁迅版画奖”;“李平凡艺术奖”;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东京国际艺术大展村山富市奖。学术论文:获湖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论文竞赛优秀奖;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成果一等奖等。
冯汉江从小生活在湖区水乡。那时,当地几乎家家养鸡养鸭,每家都置有鸡笼鸭笼。清早打开笼门鸡鸭放出,皆为散养,随其到周围觅食,没有任何限制。晚上时间一到,鸡鸭自觉归笼,按步就班,跟人的作息时间差不多。当然每天主人都要为鸡鸭进行早开门和晚关门。鸡鸭的作息时间比人更准时,早晨天亮若不开门,它们就开始鼓噪,提醒主人。当时他家的堂屋大门两侧,左边置有鸡笼,右边置有鸭笼,养鸡养鸭是家里主要收入之一,必须重视。为了防盗,故将鸡鸭与人同居一室。他上小学时,是在距家五里地的六合小学读书,每天早晨在家吃上早饭之后上学直到下午放学回来,每天只吃两顿饭。清晨,毋亲给他炒碗剩饭,以咸鸭蛋下饭,再喝上一碗鸡蛋汤后上学,去赶学校的朝读课。这时也正是开鸡鸭之门的时候。有时候是他将鸡鸭木笼之门的升降板向上一提即开,鸡鸭欣喜欢快冲出。鸡出门后围绕房前屋后觅食,而鸭则形成队伍直接冲下村前的小河。小河清澈,流水潺潺,连接通往四周渔塘藕坑湖漾。鸭所觅食之天地广阔。那时各家各户都有大小船只,他常撑着小舟出行,舟就经常追赶群群水鸭。鸭有严密的纪律,各家各户的鸭往往都是各自活动,有时也相聚在一起,但决不会混消不清。各户的鸭群都有领头之鸭,领头鸭一声召唤,即各自为阵。尤其到了傍晚回家需要分开时,这些鸭都决不会弄错。
后来他美院毕业工作于洪湖岸边的监利市文化馆作美术创作和辅导,需要经常下乡体验生活收集创作素材。监利是平原湖区和他儿时生活的环境相似。他很喜欢到乡下去写生作画,但去的最多的是洪湖。这个方圆百里的洪湖,在解放前归监利管辖,解放后分出一半加上仙桃市拿出一部分成立了洪湖市。因此今日的洪湖就只有一半水域面积是监利市的。每次去洪湖,尽管洪湖的波涛、渔船、渔网、茭草、莲藕、湖滩,芦洲很美,但还有吸引他注意力的是那些鸭棚、牧鸭者和生动的鸭群。当你站在洪湖的大堤上放眼望去,那湖中的泥坝围塘高处就有简易的芦席棚,棚边有一圆形鸭围子,是为人与鸭居住之所。一般每个鸭棚都养有千只左右麻鸭。清早鸭老板撑着两头尖的鸭划子赶着鸭群去湖上,那场景十分引人注目,鸭的叫声还使你激动不已。他跟牧鸭者交朋友,为他画像,有时还被留宿于鸭棚,吃上鸭老板自产的鲜鸭蛋和即刻采摘而回的鲜莲,并同喝一碗烧酒,同睡一个被窝,聊些天南海北地方风情之趣事,并进一步了解鸭的习性,观察写生默记鸭的各种动态。使他印象深刻的还是,清早打开鸭围子之门时,蜂涌而出的麻鸭,奔跑飞翔而出,尤如开闸之洪水,奔飞涌入湖上。之后,鸭老板开始拿着箩筐拾蛋,享受丰收喜悦。使他对鸭更有感受的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他与同道赴洞庭湖采风,真是大湖大气象,那时正是晚秋时节,长江水位下降,洞庭湖滩茫茫无际,芦苇荡波翻浪涌,湖滩上水牛点点,云动牛往,那牧鸭场面气势不凡。在湖滩上一个大水坑之中有成千上万只麻鸭在里边觅食,形成一个流动的大圆形,鸭老板手持长篙,篙杆头上用绳系着一把蒲扇,悠闲地哼着信天遊,这是何等的诗意!他们接着去芦苇荡区域,当深入进去时,突然惊起万只野鸭向大湖水域飞去,其壮观场面惊心动魄,至今难忘。野鸭与家鸭大致相似,都是集体活动之习性。
新千年初,他调往江南工作,也经常去江南各地写生,在河湖港汊之中很难见到群群水鸭。虽养鸭专业户不少,但都只能饲料圈养。人总是有一种习惯性的念旧,对有感受的事物总想表达。近些年来,他退休居北京,也跑遍了国内外许多名山大川,风景胜地,但这些都占住不了他的大脑,难以留下深刻印象,难以激发他的表达欲望,虽然他也有许多年未见到鸭群的壮观了,但过去的那些印刻在脑海里的活灵活现的水中麻鸭时常浮现,迫使他达到非表达而不痛快的境地。他力图将脑海中的水鸭展现出来。于是,这印象之鸭任他安排。他将麻鸭安放在大树下、芦苇丛中、沟渠河边、溪林深处;让它们从残荷中游来,从茭草中穿出,从渔网中经过,从晚霞中回归;让它们畅游江湖,歇息林荫;让它们一团和气喜相逢,也让它们迎风斗浪踏波行;让它们万鸭闹春,也让它们齐歌金秋。
有人说鸭子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它是人类生活的精灵,它能听懂人话,与人类进行互动。它高兴时会发出欢快的嘎嘎声,这声音是欢乐之声,是吉祥之声。古代描写鸭的著名诗句,唐代刘禹锡“清淮晓色鸭头春”,宋代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晁冲之“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等都表达了诗人对鸭的形象生动描述和惜春之情。鸭子也是历代画家笔下的重要题材,如五代黄荃、宋代崔白、清代朱耷以及近现代齐白石和娄师白都爱画鸭,且以工笔、写意方式对鸭的动态神韵进行刻画而载入美术史册,但这些作品大都是画两三只鸭表现清悠雅意。而他画鸭则以群组、聚众、大场面出现,将鸭始终摆放在作品视觉中心或以鸭作为画面主体。采用线形造型塑造鸭之各种动态特征,前后左右游式透视变化之规律。注重作品大的构架,物体的概括取舍,画面前后虚实轻重黑白之对比关系。将写实与表现手法结合,增强书写随意视觉效果,将书法用笔、木刻用刀的艺术处理运用作品的创造之中,与古人的表达方式和现代人的画鸭图式拉开距离而作些探求。
随着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改善,他的家乡汈汊湖经过还湖工程整顿,大片水面上引来各种鸟类,尤其是野鸭重返故里,成为靓丽风景线,这为他画鸭提供了丰富素材,近年他多次回故乡写生考察,画了不少以汈汊湖为题的作品, 如《大湖颂歌》、《汈汊湖上》表现万鸭相聚,万鸭齐鸣的诸幅作品即是他对画鸭的个人追求,择其部分也载入此画集,
冯汉江先生的艺术生涯,是对水乡生活的深情回忆,也是对自然和生态的深刻思考。他的画作,如同一首首动人的诗篇,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通过他的艺术创作,我们得以一窥那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水乡世界,感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的恩赐和艺术家的情怀。(张寒/稿)
生态汈汊湖120x240cm2021年
高歌前行210x200cm2023年
汈汊湖上 200x200cm 2024年
秀水浓荫好聚集138x69cm 2023年
秋芦好引野鸭来138x69cm2023年
池塘树下麻鸭过138x69cm2023年
池塘雅聚经常客138x69cm2023年
洞庭湖上秋意浓138x69cm2023年
阳光水岸有清音138x69cm2023年
故乡之河69x138cm2024年
门前小漾水悠悠 69x138cm 2023年
冬风吹瘦一池荷69x138cm2023年
小溪贵客 69x138cm 2023年
水鹜江湖竞自由69x138cm2023年
经常聚集和为贵69x138cm202
渔池壩面网围子69x138cm2022年
迎风踏浪向前行120x240cm2023年
春风又绿江南岸97x180cm2022年
七里塘97x180cm
冬来藕池游麻鸭138x69cm2023年
一群娇鸭鸣春来138x69cm2023年
望江南80x240cm 2022年
版权所有 © 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建议使用1920X1080分辨率浏览本站
Copyright © 2001-2025 www.dcfs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