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ART INFORMATION

世纪大采风
  • 18 2024-07

    冯汉江与万鸭鸣春秋......

    冯汉江,1954 年生于武汉,祖籍汉川。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高研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监利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美术部主任。创办荆南书画学......

  • 11 2023-12
  • 18 2023-10

    让艺术走向公共空间

    “亚洲花卉主题园”种子广场松塔造型公共艺术作品。

  • 24 2023-02

    以新时代艺术家精神......

    人民美术出版社日前举办“艺术家精神”优秀艺术家作品展暨主题座谈会。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

  • 05 2023-01

    著名艺术家谢稚柳、......

    由上海中国画院主办的“壮心高华——谢稚柳、陈佩秋学术艺术大展”正在程十发美术馆举行。展览分为“少时弄笔”“池沼江海”“宣和新裁”“壮心不已”“截玉高华”5个部分......

  • 19 2022-12

    “旅美乡亲马承宽博......

    佛山市侨务局局长顾楠在展览揭幕式上表示,希望出席活动的各位乡亲朋友一起,在此次展览中砥砺赤子侨心、桑梓情怀,积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

  • 15 2022-12

    500余件精美艺术......

    2022年已临近尾声,本月底杭州拍卖季将正式拉开序幕,浙江佳宝2022秋拍也将于12月29日盛大启幕。本次秋拍在佳宝征集团队的努力之下,寻访全国各地藏家及国营文......

  • 15 2022-12

    王京盙百年诞辰:看......

    王京盙(1922—1996) 字劲父,号澄翁,又号铁翁,别署守正楼主、宝敦楼丁、力学斋主、慈湖外史。原籍浙江镇海,生于杭州。当代海派书法篆刻家、收藏家。曾任中国......

沈周山水画《庐山高》作品欣赏
来源: | 作者:互联网 | 发布时间: 1255天前 | 2330 次浏览 | 分享到:
沈周,吴门四家之首,在画法上宗学王蒙,景色繁茂,草木华滋,笔法甚密,风格细秀,文雅蕴藉,属“细沈”代表作。整幅作品在近于王蒙的繁密的笔墨中展现了想象中庐山的雄伟,开创了以山水画象征人品的表现手法。画面上部沈周自题“庐山高”(篆文)三字,末尾自识:“成化丁亥端阳日,门生长洲沈周诗画,敬为醒庵有道尊先生寿。”

《庐山高》是沈周为他的老师陈宽(醒庵)70岁生日祝寿,凭借想象而创作的一幅国画精品。

庐山高

吴派沈周《庐山高》作品欣赏

名       称:庐山高

作       家:沈周

创作年份:明代

作品分类:中国山水画

材       质:纸本设色

尺       寸:纵193.8厘米,横98.1厘米

文物原藏:北京故宫旧藏

文物现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庐山高》-简介

《庐山高》此画仿王蒙笔法,图中山峦层叠,草木繁茂,气势恢弘。在画面右下角的山坡上,两棵劲松虬曲盘缠,形成近景;中景以著名的庐山瀑布为中心,水帘高悬,飞流直下,两崖间木桥斜跨,打破了流水飞白的呆板,两侧巉岩峭壁,呈内敛之势。瀑布上方庐山主峰耸立,云雾浮动,山势渐入高远。另外,构图上由近景的山坡虬松,中景的瀑布、巉岩、峭壁,远景的庐山主峰,自下而上,由近及远,近、中、远景相连,一气呵成,贯串结合而形成S形曲线。这种构图法很像南宋院体的程式;近景的处理也和马远的“一角”之景十分相似。

《庐山高》画面上部沈周自题“庐山高”(篆文)三字,末尾自识:“成化丁亥端阳日,门生长洲沈周诗画,敬为醒庵有道尊先生寿。”陈宽字孟贤,号醒庵,学识渊博,善于绘画,曾为沈周老师。陈宽祖上是江西人,所以此图写庐山之“高”,以此象征陈宽的人品。

《庐山高》-成就

沈周,吴门四家之首,在画法上宗学王蒙,景色繁茂,草木华滋,笔法甚密,风格细秀,文雅蕴藉,属“细沈”代表作。整幅作品在近于王蒙的繁密的笔墨中展现了想象中庐山的雄伟,开创了以山水画象征人品的表现手法。画面上部沈周自题“庐山高”(篆文)三字,末尾自识:“成化丁亥端阳日,门生长洲沈周诗画,敬为醒庵有道尊先生寿。” 山水少承家法,四十岁前师王蒙,中年後以黄公望为宗,晚乃醉心吴镇,期间又兼参南宋夏圭笔意,然皆能出入变化。用笔劲捷有力,布墨含蓄蕴藉,融揉参杂,而具自家风貌。其画以水墨山水为主,另其写意花卉鸟兽亦甚佳,其影响後人既深又远,无愧称明四大画家之首。

《庐山高》-赏析

《庐山高》沈周当时还不可能有照片可作参考,然而他却选择庐山作为画题。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图上嶙峋的怪石,居然与今日照片中的“五老峰”十分相似。我惊叹庐山的魅力!庐山的魅力,来自文化的魅力。我国自晋以来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其中尤以唐代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宋代苏东坡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首诗几乎尽人皆知,并被引伸为一种哲理。一说到庐山,人们马上就会意想到紫烟缭绕的香炉峰,飞流直下的瀑布,远近、高低、横侧变幻的山岭,庐山是一座美妙的永远无法识其真面目的山,这就给画家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画家融汇诗意,把胸中积蓄的最美的意境尽情地展现出来,这就是画家心目中的庐山!

沈周艺术修养颇高,他不仅是画家,同时也是诗人和书法家。沈周的书法师黄庭坚,以行、楷为主,风格浑厚,又有自家风范,晚年书法老辣苍劲,为明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画和画中所题的诗句一同被称为“二绝”。在他的画中大都可以见到他的题诗。沈周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画家,大都是诗书画的全才,沈周无疑也体现出这一特色。《庐山高图》中沈周用书法之美、诗歌之涵将山川拟人化,赋予此画浪漫意味的现世色彩。他在图中的题诗气势恢宏,豪迈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