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ART INFORMATION

世纪大采风
  • 18 2024-07

    冯汉江与万鸭鸣春秋......

    冯汉江,1954 年生于武汉,祖籍汉川。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高研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监利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美术部主任。创办荆南书画学......

  • 11 2023-12
  • 18 2023-10

    让艺术走向公共空间

    “亚洲花卉主题园”种子广场松塔造型公共艺术作品。

  • 24 2023-02

    以新时代艺术家精神......

    人民美术出版社日前举办“艺术家精神”优秀艺术家作品展暨主题座谈会。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

  • 05 2023-01

    著名艺术家谢稚柳、......

    由上海中国画院主办的“壮心高华——谢稚柳、陈佩秋学术艺术大展”正在程十发美术馆举行。展览分为“少时弄笔”“池沼江海”“宣和新裁”“壮心不已”“截玉高华”5个部分......

  • 19 2022-12

    “旅美乡亲马承宽博......

    佛山市侨务局局长顾楠在展览揭幕式上表示,希望出席活动的各位乡亲朋友一起,在此次展览中砥砺赤子侨心、桑梓情怀,积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

  • 15 2022-12

    500余件精美艺术......

    2022年已临近尾声,本月底杭州拍卖季将正式拉开序幕,浙江佳宝2022秋拍也将于12月29日盛大启幕。本次秋拍在佳宝征集团队的努力之下,寻访全国各地藏家及国营文......

  • 15 2022-12

    王京盙百年诞辰:看......

    王京盙(1922—1996) 字劲父,号澄翁,又号铁翁,别署守正楼主、宝敦楼丁、力学斋主、慈湖外史。原籍浙江镇海,生于杭州。当代海派书法篆刻家、收藏家。曾任中国......

寻仙不遇 ║ 肖旭
来源:凯撒贝塞什 | 作者:互联网 | 发布时间: 1254天前 | 980 次浏览 | 分享到:
新“复古”运动,以我多年前的说法,或许可以叫做“传统的复活”。与过去类比,它的最大不同,在于以“现代性”的立场回望,角度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就像肖旭作品中所呈现的那样,“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好像进入了一个遥远的幻境。但是,若细加辨认,我们能发现他的出发处,实际上来自一个当代的入口,一次年轻的冒险,好比“爱丽思漫游仙境”那样,不小心掉进兔子洞,然后在坠落中发现了一个平原。

刹那 ║ 245cm×125cm ║ 纸本水墨 ║ 2019年

每个年代都有这样一些艺术家,但凡觉得个性不足以成为创造的支点,他们会追根溯源,重蹈艺术史的归途,从中补续自我的雄心,并且将自己的情感与理性,从属于伟大的传统之中。中国绘画尤其有类似的向心力,历朝历代的“复古”运动,就是对时风的正本清源,而这样的情况,也悄悄在当下发生。

 

新“复古”运动,以我多年前的说法,或许可以叫做“传统的复活”。与过去类比,它的最大不同,在于以“现代性”的立场回望,角度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就像肖旭作品中所呈现的那样,“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好像进入了一个遥远的幻境。但是,若细加辨认,我们能发现他的出发处,实际上来自一个当代的入口,一次年轻的冒险,好比“爱丽思漫游仙境”那样,不小心掉进兔子洞,然后在坠落中发现了一个平原。

 

大漩涡 ║ 88.3cm×164.5cm ║ 纸本水墨 ║ 2019年

 

在肖旭的近期作品中,“爱丽思漫游仙境”的意象,与另一个中国传统经典范式重叠,那就是对“洞天福地”的探访。“洞天”是道教中的重要概念,指神仙居住在人间的仙山胜地,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就描述了这样一个柳暗花明的路径,而在绘画中,宋赵伯驹《江山秋色图》、辽佚名《深山会棋图》、明仇英《玉洞仙源图》等,都反映了“洞天”模式——穿过深不可测的暗道,然后到达磅礴太虚的幻境。

 

同样,从《残梦》的“洞窟”开始,肖旭的漫游进入一个自我催眠的梦境。这个世界人迹罕至,几近无情,一如宋编道教典籍《云笈七签》“天地宫府图序”所述,“道本虚无,恍忽而有物;气元冲始,乘运化而分形。精象玄著,列宫阙于清景;幽质潜凝,开洞府于名山。......至于天洞区畛,高卑乃异,真灵班级,上下不同。又日月星斗,各有诸帝,并悬景位,式辨奔翔。所以披纂经文,据立图象,方知兆朕,庶觌希夷。则临目内思,驰心有诣;端形外谒,望景无差。......其天元重叠,气象参差,山洞崇幽,风烟迅远,以兹缣素,难具丹青。”

 

几时 ║ 37.3cm×49.5cm ║ 纸本水墨 ║ 2019年

 

肖旭原不一定就想描绘道教意义上的“洞府天地”,但作为他作品的注解,以上文辞好像也有点合适。在肖旭的前期作品中,他已经预设了“疏林野地,云蒸石冷”的画境,间或“奇珍异灵,瑞鹤祥兽”的游物,然而徘徊在“铁网”符号的藩篱内外,情绪点却是魂不守舍。几经挣扎,肖旭终于突围了,遁入一个豁然开朗的“洞天”世界。他的立场变得自由,景深也随心调节,作品有时“深远”,有时“高远”,有时“平远”,之所以没有一定的规制,或许因为这个“仙界”是无序的,失重的,甚至是“穿越”的——偶尔有中世纪的城堡像冰凌一样倒悬,成为海市蜃楼,同时也意味着乾坤错置;而书本如飞鸟一般群飞群宿,它的奇异浓缩了遥远,无边而有涯,是心理幻象的某种远征。

 

这样一个“50度灰”建构的世界,貌似“水墨”,又不似“水墨”,大量“白粉”烘染,画面形成可控的层次与体积,“琼浆落尘屑,落木隐玄香”,这是肖旭作品的特点和突破。然而,寒霄之下,云路又有何人指呢?逃离现实世界,误入“洞天”世界,却仍然是“寻仙不遇”,现代人的悲哀一如古人——千年寂寥,也许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跋山涉水。(完)

 

惊蛰 ║ 60cm×40cm ║ 纸本水墨 ║ 2015年

 

冷山 ║ 94cm×177cm ║ 纸本水墨 ║ 2017年

 

 

三羊开泰 ║ 50cm×80cm ║ 纸本水墨 ║ 2014年

 

 

野荷塘 ║ 75cm×124cm ║ 纸本水墨 ║ 2019年

 

 

异梦 ║ 63cm×135cm ║ 纸本水墨 ║ 2016年

 

 

幽谷图 ║ 154cm×82cm ║ 纸本水墨 ║ 2015年

 

月光曲 ║ 40cm×60cm ║ 纸本水墨 ║ 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