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汉江,1954 年生于武汉,祖籍汉川。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高研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监利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美术部主任。创办荆南书画学......
“亚洲花卉主题园”种子广场松塔造型公共艺术作品。
人民美术出版社日前举办“艺术家精神”优秀艺术家作品展暨主题座谈会。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
由上海中国画院主办的“壮心高华——谢稚柳、陈佩秋学术艺术大展”正在程十发美术馆举行。展览分为“少时弄笔”“池沼江海”“宣和新裁”“壮心不已”“截玉高华”5个部分......
佛山市侨务局局长顾楠在展览揭幕式上表示,希望出席活动的各位乡亲朋友一起,在此次展览中砥砺赤子侨心、桑梓情怀,积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
2022年已临近尾声,本月底杭州拍卖季将正式拉开序幕,浙江佳宝2022秋拍也将于12月29日盛大启幕。本次秋拍在佳宝征集团队的努力之下,寻访全国各地藏家及国营文......
王京盙(1922—1996) 字劲父,号澄翁,又号铁翁,别署守正楼主、宝敦楼丁、力学斋主、慈湖外史。原籍浙江镇海,生于杭州。当代海派书法篆刻家、收藏家。曾任中国......
立夏之时,一夜薰风带暑来,可爱的小“虎仔”手捧西瓜消暑乐;秋分时节,“丰”景如画,“虎仔”守在堆满粮食的谷仓外,虎眼圆瞪巡逻忙……方寸之间,时令、民俗与画面主体相辅相成,孟美青受邀为某媒体设计的这组“二十四节气”虎仔形象令人过目难忘。
已过花甲之年的孟美青是九三学社成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吉林省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一生执着国画创作。9岁时她寄居在外祖母家,看着花草树木、家禽走兽在痴迷画画的舅舅笔下鲜活生动起来,觉得神奇极了,从此爱上了画画,并一生与之结缘。
从幼时一笔一笔简单稚嫩的临摹描绘;到步入中年后醉心国画,倾情水墨丹青,书画一直是孟美青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虽然临池不辍,但她却始终觉得没迈过国画的“门槛”。退休后,她决定余生都与国画为伴,远赴北京、广州、苏州、菏泽等地遍访名师。一年中,她不断在异乡“求学”,课后再反复回味、反复练习。她将自己对国画的满腔热情融入到笔墨行走间,不断钻研作画技巧,绝不放过去书画展观摩学习的机会。她从宋画入手,临摹了近百张小品。为了精准掌控线条变化,近3米长的《八十七神仙卷》她临摹了三遍!创作《孟子像》历时3个多月,为了更为逼真地画出孟子像,她远赴邹城孟子故里寻根问祖,反复打腹稿,画小图……生活中,有时为了某个心爱的作品,她经常如入定般凝神静思,在夜深人静时物我两忘,提笔事墨常常至东方破晓。
“不断学习,是因为画得越多,越觉得自己的水平不够,不能‘误人子弟’!”访谈中记者得知,孟美青利用业余时间义务教授上百人学画画,先后在吉林省孟子文化促进会、吉林省妇女儿童中心、长春市临河街浦东社区等书画学习班担当公益讲师。每逢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她会给社区书画爱好者讲授绘画技巧和水墨丹青背后的故事。出色的画艺、厚重的品格、无私的奉献,让她多次被评为先进社会工作者、优秀指导教师。疫情期间,她开设了线上公益网络课堂,吸引了近百人在线观看。她用勤奋与奉献,让绘画与公益事业相得益彰,将晚年生活装扮得五彩斑斓。
“都说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孟美青说,人上了年纪,但心不能老,她希望通过她的努力,将丹青技艺让更多人知晓,从而走近艺术、了解艺术、陶冶情操。作为吉林省女美术家协会的第一发起人,她经常组织女画家们带着画,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走进社区、孤儿院、边防哨所,一面传承艺术、发挥余热,一面也不断丰盈着自己的人生。
艺道相传,以美育人。谈及绘画的心路历程 ,孟美青说:“一个人能做自己喜爱的事并从中获得乐趣、满足感,同时又能将艺术之美传递给他人,潜移默化影响后来者,对我而言,就是最幸福的事!”
版权所有 © 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建议使用1920X1080分辨率浏览本站
Copyright © 2001-2025 www.dcfs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