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ART INFORMATION

世纪大采风
  • 18 2024-07

    冯汉江与万鸭鸣春秋......

    冯汉江,1954 年生于武汉,祖籍汉川。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高研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监利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美术部主任。创办荆南书画学......

  • 11 2023-12
  • 18 2023-10

    让艺术走向公共空间

    “亚洲花卉主题园”种子广场松塔造型公共艺术作品。

  • 24 2023-02

    以新时代艺术家精神......

    人民美术出版社日前举办“艺术家精神”优秀艺术家作品展暨主题座谈会。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

  • 05 2023-01

    著名艺术家谢稚柳、......

    由上海中国画院主办的“壮心高华——谢稚柳、陈佩秋学术艺术大展”正在程十发美术馆举行。展览分为“少时弄笔”“池沼江海”“宣和新裁”“壮心不已”“截玉高华”5个部分......

  • 19 2022-12

    “旅美乡亲马承宽博......

    佛山市侨务局局长顾楠在展览揭幕式上表示,希望出席活动的各位乡亲朋友一起,在此次展览中砥砺赤子侨心、桑梓情怀,积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

  • 15 2022-12

    500余件精美艺术......

    2022年已临近尾声,本月底杭州拍卖季将正式拉开序幕,浙江佳宝2022秋拍也将于12月29日盛大启幕。本次秋拍在佳宝征集团队的努力之下,寻访全国各地藏家及国营文......

  • 15 2022-12

    王京盙百年诞辰:看......

    王京盙(1922—1996) 字劲父,号澄翁,又号铁翁,别署守正楼主、宝敦楼丁、力学斋主、慈湖外史。原籍浙江镇海,生于杭州。当代海派书法篆刻家、收藏家。曾任中国......

只缘身在此山中——厦门张雄书画院赏著名画家师界弘山水画
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 | 作者:文/胡莹 | 发布时间: 4304天前 | 403 次浏览 | 分享到:
师界弘老师的山水画作能将人引入一段清雅的旅途中,一个神秘的故事里,或是一片哲学禅境中。难怪有人评论师界弘老师的作品“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又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样的修为是师界弘老师深入研读古人的山水画精髓,在山水之中循迹着与古人相通之处,又不断提升自身的心性修悟,行走在古居小镇,圣域空境里,不断寻觅碰触而成。

夜里,忽然下起了小雨,听那雨声,并不大。刚好奏出一段轻美优雅的旋律,静静地去凝听,婴儿睡得正酣,人们也慢慢地睡去。

大概是一片白光唤醒了人们,却发现窗子上扑满了雾气,手指在上面涂鸦几丝,雾水顺势而下。推开窗,整个村落弥漫着雾气,层层叠叠,若隐若现,连公鸡的晨啼都仿佛从远处的山涧悠悠地传来。渐渐地,山峦的绿意慢慢地打开,雨过之后的空气也格外地清新,整个世界变得格外地明净,烟雨朦胧之美化为洗过纤尘的内心纯净之圣境。




著名画家师界弘作品

 

师界弘老师的山水画作能将人引入一段清雅的旅途中,一个神秘的故事里,或是一片哲学禅境中。难怪有人评论师界弘老师的作品“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又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样的修为是师界弘老师深入研读古人的山水画精髓,在山水之中循迹着与古人相通之处,又不断提升自身的心性修悟,行走在古居小镇,圣域空境里,不断寻觅碰触而成。“每到一处我的心灵就得到一次洗礼。每对一景,必身心投入,移情于景,物我合一”。师界弘老师就是怀着一颗如此纯静不染之心,去杂存真,将丘壑孕育于胸,“每一下笔,则连绵不断,笔随心运,心与物合”“情寄于画,乐在其中”她直抒胸臆,发挥赋予灵性与感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创了自家之生面。




著名画家师界弘作品

 

在我看来,在师界弘老师看似雾雨朦朦、如诗如梦的山水画面里都浸润着一个个清澈透明、仁智明净的大雅悠境。画家将这种澄净深远的“山水精神”寄予在这种“朦胧”风格的情愫里,这是师界弘老师为人们带来的别有新意的山水画境。

 

人们游山玩水都喜欢选择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秋高气爽倒是更好。若是碰上阴雨天也无须担心。沉寂在烟雨之中的山景,雾气朦朦,烟雾缭绕,行走其中的人们置身于云海之中,乃进入人间仙境。空气变得格外清新,呼吸与宇气相和,远处传来古老的禅院钟声。彼时,游的仿佛已不是山,是画!是心!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也在此吧。而游赏师界弘老师的画作,便情不自禁地开始了上述这段如“画”如幻的梦境之旅,在烟雾缭绕的仙境中寻游,师界弘老师是我们的向导,我们踏着她走过的足迹,感悟着我们自己游历的意境。我们已随她清润笔墨里渗透的性情、心境走进了真实的情境。师界弘老师的画作打破写实性的画面结构,将景致重新组合,穿插、重叠、错位,融入更多的内容和视觉元素,用墨清雅,笔精墨润,远山由淡墨晕染而成,层次瑾然,近山详写树石,勾写生动,置之自然,寻求墨的清润与饱和,构造一个深邃、虚幻的空间。为了更好地表达意境,她作画时常运用各种技法,如挤压、点彩、重叠、冲洗等,让色、墨随意渗化,流动与沉渍,反复十多遍才能完成。她注重读者的感受,用情感与心境去作画,才使读者感受到了山水的神秘、苍茫、空灵,这才有了如同身临其境的感受。




著名画家师界弘作品


师界弘老师画画旨在让人们觉得画“可游可居,可触可摸,可呼吸它的气息,聆听它的心跳”。 她做到了,她的作品“圣域留痕”及“古镇”系列皆给读者带来很深的感触。她又不局限于人们的思维感观。她从不刻意地划定创作题材与内涵。在她的作品里,有的视界高远,远方的山峦,眼前的古镇村落,或是重点描绘了雨中街景的悠悠情深之意境;有的视界深远,山林的清幽,寺庙的禅静;有的抽象简练,很简单的寺庙墙面,将色彩的冷暖、深浅和色相的对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多种技法增加画面层次感与变化,用这样单纯语言来烘托意境氛围,可读韵味强烈。又如她的作品《禅城》用三度空间的暗示和二度平面的表达,作出了“画中画”,使画面成为古典情绪和现代精神交流、碰撞的舞台,唤醒了人们的臆想空间,又成功切入了婉约悠远的主题。




著名画家师界弘作品


一不经意间踏入山涧庙宇中,庙中的僧人正在朝拜,山林中烟雾缭绕,大师们虔诚圣礼,香火的烟雾与天然的雾气一起徐徐上升,圣洁的心灵绽放蔓延开来,崖悬壑深,林茂幽静,“山水尽佛性,花开花落印禅心”。“只缘身在此山中”,无须分清是梦里的山或是画里的水。就像师界弘老师的画作“心游空境”,那佛像、荷花,分明是从心中盛开了出去。(文/胡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