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ART INFORMATION

世纪大采风
  • 18 2024-07

    冯汉江与万鸭鸣春秋......

    冯汉江,1954 年生于武汉,祖籍汉川。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高研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监利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美术部主任。创办荆南书画学......

  • 11 2023-12
  • 18 2023-10

    让艺术走向公共空间

    “亚洲花卉主题园”种子广场松塔造型公共艺术作品。

  • 24 2023-02

    以新时代艺术家精神......

    人民美术出版社日前举办“艺术家精神”优秀艺术家作品展暨主题座谈会。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

  • 05 2023-01

    著名艺术家谢稚柳、......

    由上海中国画院主办的“壮心高华——谢稚柳、陈佩秋学术艺术大展”正在程十发美术馆举行。展览分为“少时弄笔”“池沼江海”“宣和新裁”“壮心不已”“截玉高华”5个部分......

  • 19 2022-12

    “旅美乡亲马承宽博......

    佛山市侨务局局长顾楠在展览揭幕式上表示,希望出席活动的各位乡亲朋友一起,在此次展览中砥砺赤子侨心、桑梓情怀,积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

  • 15 2022-12

    500余件精美艺术......

    2022年已临近尾声,本月底杭州拍卖季将正式拉开序幕,浙江佳宝2022秋拍也将于12月29日盛大启幕。本次秋拍在佳宝征集团队的努力之下,寻访全国各地藏家及国营文......

  • 15 2022-12

    王京盙百年诞辰:看......

    王京盙(1922—1996) 字劲父,号澄翁,又号铁翁,别署守正楼主、宝敦楼丁、力学斋主、慈湖外史。原籍浙江镇海,生于杭州。当代海派书法篆刻家、收藏家。曾任中国......

当代艺术:学术市场仍旧各行其道
来源:中国文化报 | 作者:互联网 | 发布时间: 4181天前 | 351 次浏览 | 分享到:
从艺术评论和当代艺术创作的角度而言,“F4”已经不是学术界讨论的重点。从市场的角度来讲,在过去近10年的时间里,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价位已经过度透支,提前展现了未来可能的市场价格。之所以其作品还受到一部分人的追捧,主要在于中国有很多跟风的买家,他们对当代艺术知之甚少,难以做出独立的艺术判断。


当代艺术:学术市场仍旧各行其道


  虽然在今年秋拍中当代艺术品出现一些高价,但这种价格对当代艺术板块的实际成交影响不会太大,关键的是起到提振当代艺术品市场信心的作用。
  从艺术评论和当代艺术创作的角度而言,“F4”已经不是学术界讨论的重点。从市场的角度来讲,在过去近10年的时间里,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价位已经过度透支,提前展现了未来可能的市场价格。之所以其作品还受到一部分人的追捧,主要在于中国有很多跟风的买家,他们对当代艺术知之甚少,难以做出独立的艺术判断。
  显然,个别天价并不能代表当代艺术的实际市场行情,只是体现个人或其经纪团队希望得到的一种结果,这种价格体系也只是一种市场需求。
  而对于内地成为市场主流的写实油画或者古典油画来说,都不应该归结于当代艺术。之所以这部分作品在中国市场上还得以形成主流,是中国审美教育滞后的结果,很多人的审美判断标准还停留在形象上。一些收藏家还处于初级的个人化审美趣味的收藏,而与文化收藏、艺术收藏无关。
  当代艺术的创作和市场的对接必定会有一段时期,最少要有5年至10年的时间周期,经过艺术沉淀、画廊、展览、研究系统以及市场淘汰和筛选后,得到市场真正认可,而不是创作之后直接进入市场。现在,很多当代艺术作品在市场上各个层面的筛选不够。
  从根源上讲,当代艺术品市场若要建构合理的市场机制。首先,艺术家在创作时,不应该太过期待作品的市场价格;第二,在作品价格区间上,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存在巨大反差,具有市场运作能力的艺术家,作品价格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成为所谓的市场热点,而真正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可能又卖不掉作品。如果在高位接盘,未来上升的空间必定不大。所以人们还是应该更多地关注中间价位的作品,比如在100万元以内的作品,可能价格在50万元左右,甚至价格更低的作品,这些才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因为他们的成长性更大,未来的市场潜力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