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ART INFORMATION

世纪大采风
  • 20 2025-06

    对称书法家——谢汝......

    谢汝练,他既是广东铂立好集团有限公司的掌舵者,以企业家的战略眼光与创新魄力,带领企业深耕行业领域,推动铂立好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树立起行业标杆;同时......

  • 20 2025-06

    书法名家——郑和新......

    郑和新,号东白山人,1960年生。中共党员,从事书法工作40年,2021年光荣退休。

  • 18 2024-07

    冯汉江与万鸭鸣春秋......

    冯汉江,1954 年生于武汉,祖籍汉川。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高研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监利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美术部主任。创办荆南书画学......

  • 11 2023-12
  • 18 2023-10

    让艺术走向公共空间

    “亚洲花卉主题园”种子广场松塔造型公共艺术作品。

  • 24 2023-02

    以新时代艺术家精神......

    人民美术出版社日前举办“艺术家精神”优秀艺术家作品展暨主题座谈会。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

  • 05 2023-01

    著名艺术家谢稚柳、......

    由上海中国画院主办的“壮心高华——谢稚柳、陈佩秋学术艺术大展”正在程十发美术馆举行。展览分为“少时弄笔”“池沼江海”“宣和新裁”“壮心不已”“截玉高华”5个部分......

  • 19 2022-12

    “旅美乡亲马承宽博......

    佛山市侨务局局长顾楠在展览揭幕式上表示,希望出席活动的各位乡亲朋友一起,在此次展览中砥砺赤子侨心、桑梓情怀,积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

“丹青中国梦”怎样赋予新的视觉形象?
来源: | 作者:互联网 | 发布时间: 1400天前 | 542 次浏览 | 分享到:
也只有“视觉的国歌” ,才能呼应此次馆方这么做的初衷——由文化部主办,文化部艺术司、中国美术馆承办的“丹青中国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美术作品展”于中国美术馆一层所有展厅呈现。在新中国成立6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文艺界亦思考用各种艺术形式来展现中国梦的主题,这其中美术尤为“条件优越” 。“我们在历次重要事件节点和纪念日都举办了主题性展览,但这一次,怎么以新的面貌呈现?展览怎样赋予新的视觉形象?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谢小凡如此问,馆方策展团队的回答是:以300余件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名家的经典之作,划分为“寻·民族振兴之梦” 、“筑·国家富强之梦” 、“追·人民幸福之梦”三个板块,形成展览的叙事结构,呈现“丹青中国梦” 。
  钢水·汗水(油画)    广廷渤

钢水·汗水(油画)    广廷渤

  中国美术馆通常用作举办展览开幕式、挂一些展览海报、背板的方厅,史无前例地展出了作品——全山石、翁诞宪的油画《义勇军进行曲》 。

  也只有“视觉的国歌” ,才能呼应此次馆方这么做的初衷——由文化部主办,文化部艺术司、中国美术馆承办的“丹青中国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美术作品展”于中国美术馆一层所有展厅呈现。在新中国成立6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文艺界亦思考用各种艺术形式来展现中国梦的主题,这其中美术尤为“条件优越” 。“我们在历次重要事件节点和纪念日都举办了主题性展览,但这一次,怎么以新的面貌呈现?展览怎样赋予新的视觉形象?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谢小凡如此问,馆方策展团队的回答是:以300余件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名家的经典之作,划分为“寻·民族振兴之梦” 、“筑·国家富强之梦” 、“追·人民幸福之梦”三个板块,形成展览的叙事结构,呈现“丹青中国梦” 。

  褐黄色主题的“寻·民族振兴之梦”以《虎门销烟》开始,以“觉醒抗争” 、“日出东方”和“民族独立” 3个部分回顾了中国自近代以来遭受剧痛,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并带领中华儿女走向光明的寻梦过程,其中有刘国辉等创作的《五四运动》 、何红舟和黄发祥的《启航——中共一大会议》 、冯远等创作的《武昌起义》 、沈尧伊的《而今迈步从头越》 、赵奇的《 “九一八” 》 、詹建俊和叶南的油画《黄河大合唱》等反映武昌起义、党的成立、苏区革命、万里长征、抗日战争、夺取全国胜利等革命历史题材的大型创作,也有孙中山、李大钊、毛泽东等革命志士、革命领袖的肖像人物画,深刻揭示了中国梦是萌生于中国社会风雨如晦的黑暗中的觉醒之梦,是孕育于中华民族前赴后继抗争中的自强之梦,是成长于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的振兴之梦。

  展览的第二篇章“筑·国家富强之梦”是重头戏,说的就是新中国成立65年来的筑梦历程,如此应景的话题自然要用浓烈的正红色来铺陈热烈庄严的气氛。圆厅中央是唐勇力的《开国大典》 ,自1949年10月1日之后,中国历史开启的全新篇章。展览中,李可染的《万山红遍》 、艾中信的《通往乌鲁木齐》 、宗其香的《长江三峡》 ,以及《科学的春天》 《潮》 《夏夜——恢复高考的日子》 《青藏铁路》等美术作品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建设家园的火热景象。许多作品描绘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农业、工业、科技、国防、外交、教育、文化等领域的重大事件和建设成果,以丰富的视觉情景构筑出伟大的祖国不断走向繁荣富强的美好形象;其中,杨秋人的《水电站工地的早晨》 、徐希的《今日北京》更从小视角中,展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筑梦的大情怀。

  如果说“寻·民族振兴之梦”以大型作品展现民族精神,“筑·国家富强之梦”着眼国家富强之路和改革开放后的重要变化,那么以粉绿色为主调的“追·人民幸福之梦”则以亲切温柔的视觉感受铺陈中国人对和谐家园建设的幸福憧憬,作品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豪迈气概,人民群众生活安康的幸福家园,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精神风貌。在向往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语境中,美术创作呈现出丰富且活跃的艺术语言,以丰富的视角和多样的形式描绘出人民生活富足、幸福的美好气象,生动地谱写出中华儿女不懈追求幸福生活的“追梦”过程,以崭新的凌云壮志面向圆梦的未来。孙滋溪的《天安门前》 、朱德群的《绿色动力》 、高帝的《姊妹俩》 、夏俊娜的《春好》皆有丰富而活跃的艺术情思;在“开放文明”的最后篇章,出人意料地,策展方以两件多媒体艺术作品来呈现:潘公凯的《融》 ,视频中三面围合的写意枯荷上,汉斯·贝尔廷的艺术史著作文字如同雪花般飘落;申凡的《纪念黄宾虹》则从美术馆开馆时起,以10秒钟响一声同时一根光柱亮起的频率持续“创作” ,直至闭馆,这件声音录像光影作品终告完成。“我们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呈现有当代意义的创作,也可以从中思考未来的艺术指向,这也是‘艺术的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中国美术馆策划与研究部主任张晴说。

  “这些作品涉及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连环画、年画和新媒体艺术,史诗般地展现出美术画卷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走上幸福生活之路的颂扬和吟咏,同时也彰显了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自身的时代发展与艺术特征。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表示,本次展览通过馆藏中国美术名家的经典之作,让广大观众通过视觉阅读和审美观赏理解“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以美术的形象和展览的方式传播中国梦的理念,在美的欣赏中增强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在美的欣赏中鼓舞起实现中国梦的力量,在美的欣赏中登高望远中国梦的灿烂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