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ART INFORMATION

世纪大采风
  • 20 2025-06

    对称书法家——谢汝......

    谢汝练,他既是广东铂立好集团有限公司的掌舵者,以企业家的战略眼光与创新魄力,带领企业深耕行业领域,推动铂立好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树立起行业标杆;同时......

  • 20 2025-06

    书法名家——郑和新......

    郑和新,号东白山人,1960年生。中共党员,从事书法工作40年,2021年光荣退休。

  • 18 2024-07

    冯汉江与万鸭鸣春秋......

    冯汉江,1954 年生于武汉,祖籍汉川。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高研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监利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美术部主任。创办荆南书画学......

  • 11 2023-12
  • 18 2023-10

    让艺术走向公共空间

    “亚洲花卉主题园”种子广场松塔造型公共艺术作品。

  • 24 2023-02

    以新时代艺术家精神......

    人民美术出版社日前举办“艺术家精神”优秀艺术家作品展暨主题座谈会。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

  • 05 2023-01

    著名艺术家谢稚柳、......

    由上海中国画院主办的“壮心高华——谢稚柳、陈佩秋学术艺术大展”正在程十发美术馆举行。展览分为“少时弄笔”“池沼江海”“宣和新裁”“壮心不已”“截玉高华”5个部分......

  • 19 2022-12

    “旅美乡亲马承宽博......

    佛山市侨务局局长顾楠在展览揭幕式上表示,希望出席活动的各位乡亲朋友一起,在此次展览中砥砺赤子侨心、桑梓情怀,积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

达芬奇能否接受毕加索的艺术?
来源: | 作者:互联网 | 发布时间: 3900天前 | 535 次浏览 | 分享到:
达芬奇在普众的心中大概是个着迷于科技发明并且有着无懈可击的精致画工的“神一样的男人”。但他本人对艺术的理解却没有那么酷。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老年的达芬奇,喝了点儿小酒躺在自己沙发上悠闲的琢磨着——明天挖点儿啥坑好呢,突然间bia-deng的一声,他穿越了。一睁眼,他到了1907年,遇见了马上就要名声远扬的毕加索。


达芬奇在普众的心中大概是个着迷于科技发明并且有着无懈可击的精致画工的“神一样的男人”。但他本人对艺术的理解却没有那么酷。


他认为:“艺术要像镜子一样的描绘客观事物。”


这一观点也是有名的“镜子理论”


换句话说,达芬奇其实认为画家,所起到的功能和镜子是一样的。再换句话说,达芬奇认为自己就是面镜子……


所以,当达芬奇穿越了之后,看到当时毕姥爷的这幅大作的时候……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斯坦因画像


斯坦因画像

 

“花了个擦,好几个世纪都过去了怎么人类的画工还是这么拙劣啊……这还是他们所认为的最好的画家?跟劳资闹呢吧!”


当然了,毕姥爷的真身应该是这样的啦……


毕加索 亚威农少女


毕加索 亚威农少女


估计达芬奇老爷子看见了能直接抽过去……


这当然是不能怪达芬奇的思想封闭,或者说他没有意识到艺术主体的能动性了。毕竟他所处的文艺复兴时期,在当时也绝逼是个fashion的运动。


首先,那时候没有照相机这玩意儿……透视法还是个时尚的东西……画家对画作的追求就是——真!真!真!


要知道在达老爷子之前的一个时代,绘画风格是这个样子的……


善良的牧羊人


善良的牧羊人


这是神马啊!?羊的身上是长了神马啊!?盔甲嘛?后面背景那是神马啊!?饭盒嘛?


随后,出现了一个叫做乔托的画家,才刚刚创造出一种能够把画的颜色保持最好,而且将画面空间感发挥到最好的方法。


于是出现了这幅湿壁画——


哀悼基督


哀悼基督


坐落有致的人物,用石块与树枝连接成的空间,远处灰蒙蒙的山做背景,上方飞舞的小天使是亮点也是做前景的衬托。


乔托费尽了当时所有能够用到的元素,就为了一个字——真!


透视法在脏兮兮的马萨乔那儿有了新的进展。


人体描绘更加立体。找寻到了自带的明暗空间。


过了不久,文艺复兴的高潮到来~


达老爷子在前人们的不断探索之下,终于绘出了最接近完美的——真!


在后来,不只是画面上的“真”,各个时期的画家们在不同的绘画方向上进行了探索,但是他们都没有脱离摹仿论这一思想,依然追求“真”,也就是画的像。


岩间圣母


岩间圣母


时光跳转到1926年,一个魔鬼诞生了,有人预言绘画被它杀死了,这个魔鬼就是——照相术。


说1926,其实在1826年,世界上的第一张相片就已经出现了。


《窗外》


《窗外》


就是这个——《窗外》


虽说不太清晰,但是科技这东西,发展的是真快啊。马上就到达了这种程度


摄影作品 《两种人生》


摄影作品 《两种人生》


这张摄影作品是当时照相术刚刚风靡之时的潮流摄影方式——画意摄影,从各个方面看,怎么都是觉得很像《雅典学院》嘛。


好吧,既然有了拍照技术,一秒钟就能搞定光影、空间、形体等等问题。那么还要绘画作甚呢……摔!不画了!


毕加索名画 《梦》


毕加索名画 《梦》


毕姥爷就是在这么一种社会意识背景下,一步一步将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推向成熟,推向永恒。


绘画带给世界的,绝不应该仅仅是镜子一样的反映。


教科书上将毕加索的风格成为立体主义,属于形式主义的领域,也就是用形式表现情感。


这一点上达芬奇那一时代的人是万万理解不能的。


那么问题来了,艺术是否具有永恒的价值?


比如说我们现在的艺术世界,古典主义的作品已经不会再复兴了,是不是古典主义绘画没有价值了呢?


事实上这类的观点在学校就时常听到。比方说许多画者十分看不上精勾细描出来的绘画,十分看不上画画量比例的人,十分看不上古典主义的用色等等……


尊重古人的探索就是尊重自己脚下的路。谁不是踩着前代人的肩膀爬上高山的呢?


例如,乔托的画在我们现在的认识水平来看画法很拙劣,但是在当时他的绘画理念以及技法都是最好的。后人一次一次的超越他,一浪一浪的后人才使得绘画历史上留下这么多成就斐然的绘画作品。


古人就是我们现今人类的铺路者。对后世有所影响的艺术品,都具有她永恒的价值